【非常醫生】患中度弱聽無阻行醫救人決心 貼地俠醫:身體缺陷讓我更體會病人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2/04/14 14:59

最後更新: 2022/04/17 10:57

分享:

分享:

屋邨出身的老兆雄醫生患中度弱聽,曾無懼風險捐骨髓救人。

香港結直腸外科醫生老兆雄,非一般的姓氏,成醫之路亦有點「非一般」。屋邨長大的他自小立志做醫生助己助人,後如願讀醫時卻發現患有中度弱聽。他亦曾無懼生命危險,捐骨髓救助一名17歲少年。

「我想做一個流氓醫生。」─行醫25年,因着自身經歷及缺陷,讓老醫生更明白到作為病人的內心世界,希望能更貼地聆聽患者的需要。

老兆雄醫生在大學時期發現患有中度弱聽,但沒有打擊他行醫生涯上的表現及抱負。(陳國峰攝

無可否認,筆者對醫療劇集是情有獨鍾。看到一班醫護主角們全力以赴去拯救傷病者時,那腔熱血及真誠是無與倫比。然而,這些無私大愛橋段僅會出現在電視電影上嗎?認識了香港結直腸外科醫生老兆雄後,我相信不是。

沒有贏在起跑綫的老醫生,自小對自然界、動物及科學等特別有興趣,在屋邨長大的他更立志要當醫生。

我覺得人體構造太奇妙,亦知道做醫生會幫到人,想擁有治好病人的那種滿足感。

為了能達成夢想,中六、七兩年他拼命讀書,基本上除吃飯、睡覺外,將所有興趣娛樂也拋諸腦後。

最新影片:

埋首讀書誓入醫科

「那年代住屋邨沒冷氣,於是日日由青衣屋企搭車回荃灣的中學,為的是自修室內那把大風扇。朝9晚8不停溫習,幾乎將20年的Past Paper全數背誦了。」

皇天不負有心人,彪炳的A Level成績讓他一圓夢想,考入香港大學醫科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然而,新生活展開了,卻迎來新一波的衝擊。

「我跟很多大學同學不同,他們的父母是做醫生或較富裕,而我卻是屋邨長大,爸爸是藍領,亦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。只要我有份優薪厚職,就能給予屋企很大的轉變。」

他承認,未讀大學前自己是非常市井,大學生活絕對讓他這位新鮮人大開眼界。「同學會討論揸車去哪兒食好嘢、去蒲或是Clubbing,但我只顧讀書,有點『鄉下仔出省』的感覺,要慢慢適應。」而且還要與不同人打交道,他就膽粗粗自薦做班長,以最快的方法讓同學認識自己。

從心跳發現弱聽

可是,當一切開始順境之際,老醫生卻發現自己患有中度弱聽。「還記得第一次用聽診器聽心跳,人的心跳有4下,噗、噗,當大家都聽到第三、四下時,我完全聽不到。」亦試過有人在圖書館喊他也沒反應,看醫生才發現兩耳一直有問題。「護士提醒我過馬路要小心,免得聽不到響咹聲會被車撞。這句話一世也會記得,當下是很害怕。」

醫生建議他要佩戴助聽器,但頓時放大所有聲音,對他來說極難適應,決定放棄。「惟有叫同學或老師大聲點,專注咀形來搭救,考試前要預先說自己是弱聽,比其他人辛苦點完成學業。」

完成10多年基本及外科訓練後,老醫生選擇了結直腸作為專科,因他預計香港大腸癌患者會愈來愈多,希望能幫到更多人。

大腸還包括肛門、痔瘡,是我專科中的再專科。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部位很污穢,抗拒接觸,病人甚至會尷尬不願做檢查,但我認為沒人願意去做的事,就由我去做吧,我反而更加想去做!

他願將經驗分享予新一代,並冀望更多人能認識寧養服務。(陳國峰攝)

不理家人反對捐骨髓

醫者仁心,除了選擇一個較冷門的專科外,老醫生在2000年時曾捐骨髓予一名17歲血癌少年。當年28歲的他正值年輕力壯,明知捐骨髓有風險,也決定做全身麻醉的手術,抽了1公升骨髓給他。

「反而父母是一直反對,認為做醫生已是幫人,為何仍要冒生命危險呢?但我叫他們試試將心比己,假如發生在你身上,亦希望有人會捐骨髓吧。我有能力,為何不去做?我甚至覺得是榮幸,並非很多骨髓是100% Perfect Match。」

幸運地,接受他骨髓移植的少年健康地活下來,4年後更獲香港骨髓捐贈基金安排見面。

以前做醫生只靠把口及對手,捐骨髓後才感受到甚麼是身體力行。第一次做病人感覺也很特別,平日為病人抽血、打針,偶爾要拮多針是平常事,但換轉是自己原來很痛。那刻起,我知道做醫生應更切身處地考慮病人感受,不能隨便去做沒必要的事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難忘與病人成好友

行醫25年,老醫生與病人的關係既是戰友,也是朋友。令他印象最深刻的,是位30多歲懷有龍鳳胎的女教師病人。開刀生產前發現患有腹膜癌,雖成功誕下BB,但多次手術亦未有好轉,需留院接受化療。

令他最難忘的女教師病人(中)病重時長時間住院,老醫生為她辦了個小派對。多年來亦一直與他先生及小朋友見面及傾電話,成為好友。(受訪者提供圖片)

某年母親節,以她的病情來說,可能是與小朋友共度的最後一次母親節。我破例借了會議室為她搞聚會,邀請她家人朋友出席,留個美好回憶。我和太太亦送了盆插花給她,一年後她病發離世,安息禮拜時牧師走來多謝我們,原來小小的心意已是病人一大鼓勵。

另一段難忘經歷同樣是位30多歲的孕婦,於38周時發燒入院,懷疑是盲腸炎,服用抗生素後燒仍未退,做磁力共振才發現是腸癌腫瘤穿了,並擴散至肝,加上BB心跳不穩,決定提早剖腹生產。

「那次有我、婦科及兒科等10多位醫護同時做手術,腫瘤在子宮附近,須立即切除及加造口袋。但曾經有媽媽病人告訴我,造口袋因衞生問題很難湊BB。我想幫她駁腸,但手術會較複雜,當下是人生交叉點!最終我決定駁腸,不想媽媽錯失抱BB的機會,最終也能健康出院,我覺得下這決定沒錯。」他說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受漫畫影響更貼地

自去年8月起,老醫生離任瑪麗醫院結直腸科顧問醫生一職,轉為私人執業。「上一代跟現今醫生不同,要經過很多磨練,每個機會都是得來不易,我希望將自己經驗傳承至新一代醫生,讓他們做得更好。」作為外科醫生,他亦積極推廣寧養服務,希望病人在臨終前,心靈上得到最大安慰。

最後,問到老醫生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醫生時,他笑言:

你有看過《怪醫秦博士》及《流氓俠醫》嗎?這兩套就是影響我最深的漫畫。我會形容自己是個貼地的醫生,會走去人群中聆聽大家的需要,設身處地去幫助病人,而不是坐在診所裏等他們來找我,我就是想做個流氓俠醫。

記者:黃依情